OSI与TCPIP笔记 2021-10-05 网络 暂无评论 2076 次阅读 Application(应用层)、Presentation(表示层)、Session(会话层)、Transport(传输层)、Network(网络层)、DataLink(数据链路层)和Physical(物理层)。其中应用层、表示层和会话层可以视为应用层,而剩余层则可视为数据流动层。 各层的作用 1. 物理层功能: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,负责处理数据传输率并监控数据出错率,实现数据流的透明传输。传送Bit。 2. 数据链路层: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,数据链路层在数据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,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,在采用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方法,是有差错的物理链路便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。传送Frame。 3. 网络层:为分组通过网络选择合适的路径,实现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拥塞控制等。 4. 传输层:向用户提供的端到端服务,处理数据报错误,数据包次序,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讯细节。传输完整报文,进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。第4层的数据单元也称作数据包(packets)。但是,当你谈论TCP等具体的协议时又有特殊的叫法,TCP的数据单元称为段(segments)而UDP协议的数据单元称为“数据报(datagrams)” 5. 会话层:维护两个计算机之间的传输链接,保证点到点传输不中断,以及管理数据交换等。建立、维护、终止会话连接,提供会话管理服务。 6. 表示层: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,主要有数据格式交换,数据加密数据解秘,数据压缩等。转换数据格式。 7. 应用层:为应用软件提供服务。给程序提供接口。 tcp/ip参考模型分为4层,分别为: 1. 数据链路层,实现网卡接口的网络驱动程序,以处理数据在物理媒介上的传输; 2. 网络层,实现数据包的选路和转发; 3. 传输层,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; 4. 应用层,负责处理应用程序的逻辑。 tcp/ip参考模型分为数据链路层、网络层、传输层和应用层。每一层完成不同的功能,且通过若干协议来实现,上层协议使用下层协议提供的服务。网络层网络层实现数据包的选路和转发。网络层最核心的协议是IP协议(Internet Protocol,因特网协议)。IP协议根据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来决定如何投递它。如果数据包不能直接发送给目标主机,那么IP协议就为它寻找一个合适的下一跳(next hop)路由器,并将数据包交付给该路由器来转发。多次重复这一过程,数据包最终到达目标主机,或者由于发送失败而被丢弃。可见,IP协议使用逐跳(hop by hop)的方式确定通信路径。传输层传输层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(end to end)的通信。与网络层使用的逐跳通信方式不同,传输层只关心通信的起始端和目的端,而不在乎数据包的中转过程。应用层应用层负责处理应用程序的逻辑。数据链路层、网络层和传输层负责处理网络通信细节,这部分必须既稳定又高效,因此它们都在内核空间中实现。而应用层则在用户空间实现,因为它负责处理众多逻辑,比如文件传输、名称查询和网络管理等。如果应用层也在内核中实现,则会使内核变得非常庞大。当然,也有少数服务器程序是在内核中实现的,这样代码就无须在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来回切换(主要是数据的复制),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。不过这种代码实现起来较复杂,不够灵活,且不便于移植。 应用层(application layer) 传输层(transport layer) 互连层(internet layer) 主机-网络层(host-to-network layer) 标签: ip, osi, tcp 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-相同方式共享 4.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。